调查研究|当下市场何种项目可以“逆境逢春”?

发布时间:2024/03/12

     2023年是楼市分化加剧的一年,房地产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考验。中央及地方出台各类救市政策,但整体依旧不太理想,不同能级的城市成交有着明显的区别,乃至同一城市的不同板块也冷热不均,不同项目间的成交情况更是天差地别,滞销项目与日光盘之间可能仅仅是一路之隔。究竟什么样的项目,在当下还能走出独立行情,实现热销?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探索。


核芯+稀缺=梦想 新一代高端改善的奢华


土地供应端


      首先,从土地供应端来看,好位置是值得期待的。以2024年2月杭州土拍为例,得益于优异的地块质量,民企参与土拍积极性高涨,7幅地块全部溢价成交,其中更是有6宗宅地溢价率超过了15%。杭州滨江、华润、绿城均有收获,滨江有2宗地块入袋(其中1宗地以滨江和华润联合体形式竞得),绿城则竞得关注度较高的三里亭地块,三家企业拿地溢价率平均达到18.8%。



      无独有偶,合肥2024年首轮土拍表现的也非常不错,3宗住宅用地成功出让,特别是一直被市场看好的滨湖新区地块,使得招商蛇口联合平安不动产以溢价超54%摘下滨科城BK202401号地块,刷新合肥单价地王纪录。这说明,无论市场好坏,较好的地段,都是受到房企的垂爱的,因为它也是奠定一个项目未来走量的基础性条件。




     因为这类项目区域内无竞品、同品质产品稀缺,供不应求下,整体热度较高,在今天的很多城市中,都有类似的供应相对稀缺的板块,这些板块新推的项目,基本上都比较热销,这一点也正是通过市场论证而来。




市场需求端


     其次,从市场需求端来看,城市能级、高端改善是当前市场热度的核心。根据克尔瑞研究,全国重点城市项目开盘平均去化率最高的五个城市,分别是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杭州和西安,其中北京项目开盘平均去化率最高,达到了71%。


     据中指研究院数据,2023年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月均成交67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约4%。其中,上海、广州在低基数的情况下,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10.9%、3.9%。


     不难看出从单盘销售情况看出,一二线城市的去化依旧表现较好。以杭州为例,国际金融中心,4286人摇号抢357套房,中签率仅8.36%,是杭州市年度单价最高的楼盘。以广州为例,2023年成交量top50的项目中,约72%都是500万以上的改善盘。


     另一方面,在一线城市以及核心二线城市房价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下,如今一二手倒挂的项目越来越少,这种价值的特性,也成为部分项目热销的原因之一。如上海、成都、杭州、北京、西安、合肥等城市还存在部分板块倒挂的情况,这些项目出现热销也在意料之中。未来,随着一二手价差缩小,倒挂项目缩减,这类项目的热度也将出现缓解。




     因此,我们总结出第一条规律:核心地段的土地稀缺造就了其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,供不应求。


产品力=销售力 让房子回归房子是市场根本


产品端变化


     根据近些年房地产市场的变化,得出“产品力等于销售力”的“暴力”结论,需要从产品端变化本身来看。2016年至2020年,由于房地产市场太过于火爆,购房者对于产品的重视及表现并不是很突出,更多的关注在于区位、配套、学区、社区景观等方面,导致出现诸多交付中的产品细节投诉。


     但从2023年开始,购房人越发注重产品本身,房企也回到做房地产的初心,纷纷迭代产品系,朝着中高端产品发力。比如在成都,据58安居客研究院数据统计,去年成都500万以上的新房备案量超过13000套,创下历史新高;在2020年的时候,这个数据只有约8000余套,同比增长近一倍。


     同时,客户的购房需求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,从过去和2023年的自住比例来看,刚需目前自用比重在90%左右,在之前这个数据是50%;改善产品的自住比重已经从过去的70%提升到95%,高端产品的自住的比重约在80%—90%,而过去只有50%,高端自住的比例目前相对较低的原因是现在还有部分房源存在价差,总体来看,现在买房基本上都是自用为主。




如何打造产品力 才能锻造新时代高端住宅格局


     最后,如何打造具有产品力的产品?我们通过部分案例的分析、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大特色:


    01规划:容积率走低,楼间距拉大


     市场行情好的时候,高能级城市买房不是靠买,而要靠抢。那时候一二线城市千万级的豪宅,容积率动辄在5.0以上,绿化率则可能只有30%左右。即便如此,购房者依然趋之若鹜,在“市场不缺房子,只缺好房子”的现在,高容积率正在逐步被抛弃。无论是在一线城市,还是强二线城市,改善型项目都是朝着低容积率的方向进化。


     过去很多项目通过高低配的方式,设法将容积率做满,为项目争取更多利润。而当前,不少项目在容积率只有2.0左右的情况下,主动抛弃高低配的做法,而是做纯洋房,或者是小高层户型。例如,下面案例中容积率为2.0的项目,就没有采用传统的高低配做法,而是将户型设计为16—25层高的小高层,并且部分采取板式结构。




     建筑采用围合式布局,所有楼栋沿着中心园林排布,既能避免住户对视的尴尬,也让每一户都享有通透的视野。另外,东西楼间距最大达到约200米,南北楼间距也有约110米,这种局部模式极大地优化了居住体验。


    02户型:让尺度更足,舒适度更高


     户型素来是住宅项目的核心竞争。房企拼产品力,自然要在户型上多下功夫。这两年,改善型项目在户型设计上出现很多可圈可点之处。


     ①更多的飘窗、更大的阳台,得房率明显提高


     随着地块的容积率降低,项目得房率就有提高的基础,从而套内使用面积变大,大大提高了居住舒适度。通常来说,大部分户型得房率约在85%左右,想要超越常规,往往要在飘窗、阳台、露台、挑空等方面做文章。


     以广州市为例,去年广州就出现了多个100%甚至更高得房率的项目。2023年11月9日,广州发布了一则建筑新规,住宅阳台面积可扩大到占20%;同时,还鼓励设置入户花园和生活阳台。这一新规,极大地拓宽了户型得房率的想象空间。


     在新规出台后的保利·花语和岸,宣布将飘窗宽度将拓宽到0.8米,比传统做法高出60%。这一卖点直接将项目与市面上的竞品区别开来,获得了购房者的热捧,项目首开当天就卖出了12亿元。从图例的115㎡户型可以看到,飘窗几乎铺满全屋,不仅卧室规划有飘窗,就连客餐厅也做了整面飘窗,采光及居住舒适度堪称无敌。




     ②大面宽、大开间、高窗地比,采光面做到极致


     除了得房率更高之外,改善项目的户型也朝着大面宽、大开间、全朝南的方向进化。


     以龙湖某项目4房2厅2卫户型为例,该户型建面约126㎡,做到了全明设计,其中,南向4.5个开间、面宽更是达到了约14.9米,无论上采光度还是景观视野都非常到位。




     同时,L型飘窗也被当作很多改善项目的一个卖点。例如下面这个建面约147㎡户型,做到四开间朝南,南向约5.4米的超级宽厅,约8.5米的双联景观大阳台,尺度之足令人震撼。主卧还有270°全景环幕飘窗,窗外景致尽收眼底,对购房者而言杀伤力十足。




     另外,窗地比也是当前住宅升级的一大方向,得益于立面公建化的处理手法,“全面屏”设计极为流行,市面上不少项目的窗地比都达到50%甚至更高,超大面积的落地玻璃,让空间得以无限延伸,不仅采光通风更佳,视觉上也更为通透。如下图为保利某项目的立面效果图,通过大面宽玻璃的设计,整体干净、时尚,彰显品质。


     03立面:公建化立面不断创新,部分项目引入曲线屏设计

     

     公建化外立面越来越普遍,几乎已成为所有改善型项目的必选项。目前最通行的做法是采用超白铝板为框,并以金属线条镶边,再搭配大面积的双层中空LOW—E玻璃,让立面显得更为通透且富于现代感。还有一些项目引入“曲面屏”设计,比如绿城芝兰月华项目,就以曲线柔化建筑边框,同时融入灰绿色陶板线条,整个立面视觉体验大气非凡。


     04景观面:景观面积更大,更有仪式感


     随着楼市进入改善时代,邻里空间的打造以及园林景观带来的舒适度,一度成为购房客户的关注点。从早期的营销中心示范区对景观的展示,到如今客户对于绿化率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的考量,只有将更多空间留给园林景观,从而提升居住舒适度,提高项目的竞争力。


     2023年,越秀地产就提出了“一半公园一半城”的公园城市(POD)开发模式,将房子“种”在公园里。为此,越秀地产对常规的设计流程做了调整——先做公园规划,再做建筑设计,将住宅与公园融为一体。


     在越秀地产和樾府系项目,超大景观园林已成为标配。如大学城和樾府,项目容积率不足3.0,计容面积约20.5万㎡,景观面积却达到11.2万㎡左右,占比将近一半。


     另外,景观设计中对于归家的“仪式感”、“体验感”在改善项目中也受到空前重视。很多项目都提出,打造酒店度假式的归家体验,如超大尺度的门楼,仿酒店设计的环岛式落客空间、豪华的地上地下双大堂等等。


     市场是检验产品的试金石。可以看到,即便是行业承压,但居民对更高居住品质的长期需求并未改变,在回归居住属性的当下,产品越来越成为购房者重要的衡量指标,客户会为好的产品买单。未来的产品进化思路将由过去的标准化复制转变为因城而异、因人而异的定制化,让我们一同期待未来涌现更多真正意义上的品质住宅!


免责与声明:文章中的相关观点仅代表华信行看法,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网络,如与实际情况不符等,请与我们及时联系!



Copyright © 2024 深圳市华信行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6574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1922号